【基础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直抵心灵的思想课堂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2-17 浏览次数: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组织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基础课质量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落实教学方法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总结教学成果,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体制机制,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思政课程示范引领作用逐渐凸显。

在落实“三进”中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武装学生头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是思政课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组在深刻领会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在教案、课件、讨论、作业、考试等环节全面落实“三进”。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思政课”,由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和宣讲团成员组成教学团队,分专题进行讲授。学生通过小班讨论、拍摄微视频、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学习形式内化精神,提升境界。

 

学院扎实组织思政课2018年新教材培训、集体备课等活动落实“三进”任务,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今年春季学期,四门思政课共进行集体备课30余次,授课教师全员参与,教学设计反复推敲。

在课堂改革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

思政课堂是否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改革的思政课程不断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力求课程内容的鲜活性。采取的“专题式”教学突破按章讲授的限制,设计教学、精选教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形势政策素材和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坚持“三理贯通”的思政课教学理念,以学理支撑政理,以知识输送价值,以情感传送信仰。在教学模式上,形成了“微课+精彩一课+MOOC+视频公开课”的多元课堂。通过基础课质量建设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在线课程的开发及运用。截至2018年12月,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均已完成拍摄并上线使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

 

 

加强实践教学是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对思政课程建设的要求,亦是思政基础课程质量建设的重要特色,旨在升华理论学习的认知和效果。课程组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路径和模式,开创了“模拟法庭”进校园、社会名家面对面、学生标兵谈学习、陕西红色文化参观、西迁精神熏陶等系列实践活动。充分用好校地合作平台,在省内建立了12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将实践教学同“课外八学分”相融合,推进课程实践教学的学分化、常态化、机制化,并在其中使学生检验理论、感知发展、体悟责任、担当使命。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夯实团队基础

自基础课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梯队建设步伐加快,迄今已引进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师资队伍涌现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1名、影响力人物2名、教学能手2名;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3名,校青拔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宝钢奖、王宽诚奖、肖云儒人文社科奖获奖教师各2名,教学卓越奖获奖教师2名,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教学团队的基础上,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课程组制定了《思政课集体备课实施办法》,每门课每2周举行1次集体备课,定期集体备课已在学院各系所形成。同时制定了《校院领导听课方案》,校、院、系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以随堂听课为主,辅以参加集体备课、参加教学改革项目等形式,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授课能力。实施同行听课,要求每学期教师至少听思政课不少于4次。制定《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三比三进”活动,通过教师课件比赛、微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使教师在“大练兵”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组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融合,发挥二者优势,形成合力育人。成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选聘优秀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和小班讨论,形成“大班讲授、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两支队伍合作共同指导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参加学生党团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的有效衔接。目前,该实践模式已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并撰写教研论文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较好示范。

在成果总结宣传中提升课程影响

在教学改革中提升教学效果,在教改成果中深化教学改革。历经三年,思政课程改革已取得了诸多成效,并为课程建设的下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础课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教师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出版教学类专著10余部。学院教师还相继荣获学校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1人获“标兵”称号、2人获“能手”称号。同时,在改革中探索形成的“高校思政课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入选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则先后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周年优秀成果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近年来,《中国教育报》以“讲95后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在创新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学理政理事理贯通、讲授讨论实践衔接”等为题目对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而“丰富知识、坚定信仰”“西安交大: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实效性”“强化思政课‘四个服务’意识”更是《人民日报》、新华网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对课程教改成果的综合评价。

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建设将持续坚持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以教学改革为驱动,从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课堂教学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发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电话:029-82668931   传真:029-82668931   E-mail:jfzx@mail.xjtu.edu.cn   办公地点:东二东-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