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建设】大学化学:组团队育名师,以改革砺人才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2-17 浏览次数:

大学化学,是学校基础课质量建设的重要课程。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面对教师队伍年轻而经验欠缺、教学规范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教材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大学化学课程组教师集中研究,深入论证,提出了教学团队和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新教学模式探索以及创新实验课程建设等改革内容,并在近三年的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成效良多。

优化教学团队 培养骨干名师

基础课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水平一流、成员稳定的教学团队。大学化学致力于教学梯队建设,形成了课程核心组—授课教师—教学名师与资深教授—实验工程师—后备名师的教学组织构架,教师队伍新老结合,教研互补,研究背景多元。目前教师人数已由基础课改革前的27人增至36人,特别是将几位师德师风严谨、工作勤奋、精力充沛、科研创新能力优异的年轻教师引入团队,极大提升了团队活力和战斗力,在一系列教学开展、教辅修订、竞赛研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热衷教学的教师,还制定了专门的导向政策,吸引并培养他们成为课程骨干,促进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树立明确目标,从教学组织的构建中逐步培养名师;悉心选定内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积极共享经验,开展教学示范交流、教学法研讨等活动;加深理论研究,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各种教学竞赛,旨在通过上述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师使命感与荣誉感,实现对教师教学的长效发展,践行好新时期下的西迁精神。

严格教学规范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的保障依托于清晰可行的教学规范,拟定科学统一的规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大学化学的课程改革中,共制定了11项引导性教学规范,新进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的培训系统而全面,对集中备课、听课、新教师培训、试卷命题、阅卷和作业批改等工作也进行了严格规范。在大量的实验操作中,明确了实验主备教师和准备教师的任务,实现统一预试实验和集体备课制度,针对基本操作、注意事项、知识难点反复斟酌讲授内容和实验课件,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方面,课程组开展了SPOC混合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等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洞悉学科前沿。在此基础上,课程组还建立了教学资料库、小班辅导习题集,积累了思维导图11个、微课9个、教学案例5个,以及教学素材集1本。另外,基于建成的大学化学实验平台网站,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目前网站使用学生已近5000人,点击量达6万余次。同时,课程组在实验教学中提出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大和学术层次的加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

因材施教育人 彰显改革成果

为了适应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建设期间,以基础性、科学性、逻辑性及应用性为原则,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组编纂形成了新版《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学习指导与例题解析》、《大学化学实验》3本教材,教师的教学素材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完善。

鼓励学生主动钻研,探索未知,积极组织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和大创项目等活动。2017年,课程组承办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届“知行杯”大学化学实验竞赛,同年在陕西省化学会和西北大学举办的第七届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团体优秀奖1项;2016至2018年共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包括国家级7项、省级9项和校级1项,帮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开展中进行创业训练,通过实践感悟化学的魅力,保障从教师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以致用的顺利过渡。

三年不辍,毕力改革。目前,课程组已取得报告、规范、制度类成果7项,课程资源类成果7项,教学实践类成果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出版教材3部,团队教师有6人获得各类校级教学竞赛奖项。2017年,课程组荣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团队奖;2018年,课程组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改革中荣获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程负责人张志成教授更是荣获“王宽诚”育才奖。目前,团队中已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后备培育名师3人。随着大类招生的推进,大学化学的改革还将横向扩展,在不同专业方向和特色的基础化学课程中推广改革经验,深化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针对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的新方向,向其他专业课程辐射,提高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做好不同课程的衔接,为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电话:029-82668931   传真:029-82668931   E-mail:jfzx@mail.xjtu.edu.cn   办公地点:东二东-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