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及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9年以党支部成立为契机,带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高质量推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树立师德师风教育首位意识
首次在延安举办新入职教师教学培训班,在井冈山举办后备教学名师和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培训班,编发师德师风教育文件18篇,组织专题报告11场,通过浸入式培训,将西迁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深度融合,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二、完善“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
依据教师教学发展规律,分阶段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举办新入职教师、新开课教师教学强化培训共4期,培训教师222人次,首次在集中培训中设置教学工作坊,突出教学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授课资格认定208人次;启动对51位新开课教师跟踪听课辅导工作;组织后备名师开展示范公开课121节、示范教学讲座活动23场。
三、打造“名师工作室开放日”品牌活动
深入探索名师培育工作机制,组织首批5个名师工作室开放日活动,聚焦热点,紧贴实际,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名师培育孵化器作用。开放日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工作室之间互促互鉴,来自省内各高校的300余教师参加研讨交流。中心注重名师培育过程管理,组织青年教师培养专题活动9场,并对第一批35位后备名师分7场开展了中期考核。
四、拓展国内外教师教学发展交流平台
选派包含国家教学名师在内的5名基础课程负责人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30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教学研修,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会9场。首创一线教师校际交流互访,组织35位骨干教师与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切磋教学技艺,碰撞教改思路。支持教师参加各类高端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教师共计46人。西北联盟各类活动58人参加,其中24人次教师分别作大会及分会场报告。
五、教师参与教学竞赛积极性高涨
积极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举办2019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年共计309位教师参加,经过初赛阶段随堂听课、复赛阶段集中评比,共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31名、三等奖74名;医学部、理学院、军事教研室、人文学院、新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特等奖获得者范博渊荣获第九届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同时获最佳教案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创造了我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两个单项奖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六、教学研讨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加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等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国家教学名师王静爱、刘三阳、李志义教授举办3场文治讲坛,组织教学研讨会26场,共吸引全校教师1000余人次参加,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水平。
七、开创教务员和研究生助教培训新模式
举办首期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员综合能力提升班,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教务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学管理能力。首次在创新港与兴庆校区分别举办研究生助教集中培训报告会,参训研究生1149人。组织21位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历时近一年编写出版《研究助教教学工作手册》。
八、全面推进基础课程质量建设工程
在《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等12门基础课质量建设经验基础上,组织专家完成了54项基础课改革专项的中期检查,启动第三批《电路》《解剖学》等9门课30个子项目。自此,全校21门基础课程质量建设实现全覆盖。
九、开辟青年教改项目绿色通道
鼓励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研究,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辟绿色通道,随时申报、分批评审。2019年共设立青年项目7项,结题验收5项,为青年教师的教改创新思路提供了实践平台。
十、牵头组织“西北联盟”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名师西部高校行、优质课程研修班、教学学术年会等活动26场,吸引100余所联盟高校近5000余名教师及教师发展工作人员参加,为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