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凝聚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5月30日下午,“科技中国梦 建功新时代”专题报告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B207会议室举行,国家教学名师、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马知恩教授受邀参加报告会并讲述西迁故事。
“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奋斗’。”报告会上,马知恩回忆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传到学校时,全体交大教工非常激动、深受鼓舞,西迁的交大人也倍感温暖。
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要求西安交大要传承好西迁精神,让大家回想起了62年前交通大学西迁的峥嵘岁月。”他详细讲述了“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的故事。钟先生是钱学森的老师,56岁的他婉拒周恩来总理“不必西迁”的建议,安顿好家人后只身前往西安,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他始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耄耋之年的他仍拄着拐杖到甘肃、新疆考察,临终前叮嘱孩子把他的骨灰撒在他为之奋斗的黄土地上。钟先生是西迁交大人的杰出代表,他身上的西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马知恩说。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离不开交大优良传统的熏陶,更离不开老一辈西迁交大人的“传帮带”。交大西迁时,马知恩只有21岁,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活跃在教学奋斗的第一线,指导青年教师授课,参加西迁精神宣讲团……他表示,将不忘62年前迁校时矢志支援大西北的初心,牢记为国家培养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做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广受学生爱戴、同行赞誉的好老师,传承好西迁精神,以实际行动实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
“‘筑梦,强国’是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体现”,马知恩讲到,西安交大紧跟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步伐,对标“三个面向”,正在进行“二次西迁”,在西咸新区的土地上打造科技创新的“智慧学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它将成为高教改革的交大样板、新型城镇化的西咸示范、国际科研教学高地和世界创新创业平台。
报告会现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能源研究专家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启超第三代后人梁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调试组组长姜鹏分别就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创新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会前,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会见与会嘉宾。
本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以节目录制的形式联合举办,将于6月3日央视二套《对话》栏目播出。在京有关高校师生代表、企业和科研院所代表、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及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共500余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