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双一流”的道路上,西安交大把“致力于培养一流拔尖人才”作为五大发展任务之一稳步推进。强化育人内涵,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把视线重新聚焦教学一线,需要名师、名课、名教材作为重要支撑。尤其在名师培养方面,急需回归教学、回到课堂、回馈学子。
雕琢研磨“名师示范”第一课
近日,一场试讲、观摩的“名师示范课”正在数学与统计学院马知恩名师工作室火热展开。站在讲台上讲授“抽象代数”课的青年教师是学院增选的院级后备名师张强,科研能力突出的他面对课堂教学,却显得不那么游刃有余。为帮助他提高授课能力和水平,名师工作室邀请了四位指导专家对其开展了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精准辅导”。
试讲结束后,四位专家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张强本次授课实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讨论。北大特聘教授、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丘维声首先对试讲教师张强表示肯定,“选题很好,能够抓住最重要的内容。”根据自己资深教学经验,丘教授提出更多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建议。讲到关键的点,丘教授起立径直走向讲台,手把手地为他辅导板书,进行现场教学指导。他像在自己课堂一般,把艰涩难懂的知识点层层剖析,娓娓传授,讲得细致形象、深入浅出。教师的独特魅力随着知识传授润物无声地散发、蔓延开来。
数学与统计学院彭济根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王绵森教授作为马知恩名师工作室指导组成员从教学方法角度对张强提出中肯建议。彭教授强调,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授课过程尽量少用口语化的表述,板书要书写完整,部分推导过程还需进一步深入。王绵森进一步指出问题:讲话语速过快,反复解释的话不全面,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
初步点评结束后,大家一起在大屏幕上回顾刚才的讲课视频,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概念的讲解,反复讲、反复听、反复研讨、反复思索,教学实践就需要这样的精雕细琢,切磋研磨。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马知恩教授一语中的指出:“讲课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这些授课内容你都很熟悉,但是听你课的学生才是本科二年级,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特别高的水平。你需要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如何以学生为本出发,马教授还提出诸多具体有效的建议。
各位名师、评委从细微之处对后备教师提供帮扶与建议,不仅可以促进后备名师改进教学,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通过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授课课堂成为被学生喜爱的“精彩课堂”,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院校联动梯队发展 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科阶段是青春与人生的重要起点,也是一个学生开始独立学习、生活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知识的习得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数学与统计学院承担数学专业及全校本科生大面积基础课,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相关课程一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马知恩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更为学院的教学育人工作加上了助推器。学院在学校遴选四位后备名师的基础上,又自主遴选了四位院级后备名师,共同作为马知恩名师工作室的培养对象。以名师带动后备力量,以校级带动院系发展,院校联动,砥砺前行。在这样开放、和谐的环境下,数学与统计学院不仅可以强化名师力量,更能够完善梯队建设,在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过程中快速发展。
2016年,交大在五个学科分别设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后备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培育为中心,围绕课程、团队、教材、教改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教学成果培育、新教师传帮带及相关学术交流等活动。此外,名师工作室还着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瞄准学科专业前沿,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孕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据悉,10月19日全校首批名师工作室的授牌仪式将隆重举行。随着“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的落地生根,交大定将迎来硕果压枝,桃李芬芳。